全国两会知识点,一起来学
发布时间:
2021-03-05
来源:
作者: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21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今天,小编梳理了关于全国两会的一些知识点,和读者朋友们分享。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任期:政协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1次会议我国人大代表分五级,由选举产生。选举又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具体办法如下图。

政协委员则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一般分为提名推荐、协商确定建议名单、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公布四个步骤。

全国人大代表提的是“议案”,全国政协委员提的是“提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议案”必须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代表按法定的联名人数,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而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个人可以提出,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同时参加这一活动,可并称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是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政协委员是在“参政议政”。“代表、委员”并提时,最好将“履行职责”与“参政议政”写全。
同一届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的“界别”不能写成“届别”。“届”是时间上的概念,“界”则是针对委员的工作领域分类而言。“列席人员”是指依照法律和惯例被邀请列席会议的人员,可以由人大常委会决定邀请,不用经预备会议审议通过。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可以列席有关的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但不是作为“列席代表”列席会议,而是作为列席人员列席的。
作为秘书工作者,全国两会的会议组织同样值得关注。2020年,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国两会适当推迟,但在会议组织方面曾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比如:大幅压缩会期,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5月21日开幕,会期压缩至6天半;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2日开幕,会期安排为7天。严格控制人数,大幅压缩了列席旁听和工作人员数量,绝大多数记者也不到大礼堂听会采访,用网络视频形式组织大会新闻发布会、“委员通道”采访活动,采用网络视频听会方式,由“面对面”到“屏对屏”。实行“闭环管理”,统一组织对参会人员、工作人员、上会记者等开展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封闭住地或办公区域,后续严禁“出环”一步。注重勤俭节约,进一步减少了办公用品发放,严控纸质文件数量,大幅压减简报印刷数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