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城 有一种幸福叫“尽情呼吸”

发布时间: 2023-06-08     来源:     作者:

在青城,有一种颜色叫“青城蓝”;在青城,有一种幸福叫“尽情呼吸”!

蓝天常驻、空气常新,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一组亮眼的数据见证着骄人的成绩。2022年,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9天 ,达标率90.1%,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位列全国第13名。

高位推进 切实担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头号工程,修订并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制定了燃煤治理、扬尘防控、机动车尾气治理和挥发性有机物防治4个行动方案、6个专项实施方案及3个配套考核办法,构筑起大气污染防治“1+10+3”的政策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全市上下鲜明树立高标准保护环境要求,坚定信心、增强定力、抓细抓常。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公安、住建、交通、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分工,认真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责任,全市上下共奋斗、齐行动,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努力打造并维护好“青城蓝”。

抓源头治理 及时“亮剑”护蓝天

大气污染防治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积小胜为大胜,从污染源头从严从实抓治理。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从散煤管控到扬尘整治,从淘汰污染企业到治理“散乱污”,把源头,重监管,强减排,促发展,有力推动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大气污染问题表象在天上,根子原因在地上”如何从根源着手深度治理?呼和浩特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建筑工地、柴油货车、散煤使用、重点行业等重点领域,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策”并举,严格落实控煤、控车、控尘、控气、控排、控烧“六控”措施,铆足劲、绷紧弦,强力攻坚,奋力突破。

“控尘”方面,2022年,呼和浩特市195处扬尘治理施工项目全部纳入智能化扬尘视频监管平台,保证建筑垃圾收集、清运、倾倒、处置工作全过程接受监管。同时,呼和浩特市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从源头遏制渣土遗撒、违规运输、随意倾倒等问题,2022年,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212份,施工扬尘污染问题得到较好管控。“控排”方面,呼和浩特市对各级督查交办的“散乱污”问题全面开展“回头看”,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坚持抓早抓小,督促其整改到位。同时,呼和浩特市大力实施清洁取暖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累计配套电网117公里、安装变压器450台、配套燃气管网300公里;完成5.27万户散煤燃烧综合整治、11处26台燃煤锅炉替代及和林格尔县大众热力公司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新增55公里互联互通供热管网,逐步实现呼和浩特市全市供热“一张网”。

除此之外,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逐个排查、检测VOCs治理设施,要求不达标准的一律停产整改。同时,呼和浩特市不断加强柴油货车污染物排放管控,完成3000辆在用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设备安装任务,此外,呼和浩特市还印发了夏季高温月份臭氧污染管控方案,加大对工业企业、建筑等5个领域的专项执法检查力度,2022年累计开展执法检查596次,出动执法人员1430人次。

科技赋能 防治大气污染有“帮手”

为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和量化管理,呼和浩特市开展了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测系统建设,结合网格化划分原则和全市重污染区域,建设了60个网格化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已形成间隔2公里一个微型子站监控分布模式,构建起24小时实时监控体系。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利用卫星遥感、智慧监管平台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重点围绕秸秆、荒草、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加强管控,对于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推送属地予以处理,力争基本消除大范围露天焚烧产生浓烟现象。

今后,呼和浩特市将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