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系统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
2020-07-07
来源:
作者:
今年以来,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按照自治区“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部署要求,以“六个抓好”为统领,切实将系统化谋划、制度化规范、标准化建设、项目化推进、信息化支撑落到实处,以基层组织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服务“五区”建设谋划整体工作,确保站在高处抓党建。我市确定今年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争先创优年”,通过实施农区基层党建“振兴行动”、城市基层党建“融合行动”、民营企业党建“强基行动”、机关党建“先锋行动”、国企党建“聚力行动”,总体实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本消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超过95%;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每个村、社区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干部;村、社区100%实行严密的网格化治理;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20万元以上村达到5个;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完成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结合自治区“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和“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的总部署总要求,我市以新的思路推动实施各项任务,确保精准施策抓党建。自治区作出“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决定并出台指导意见后,我市及时制定印发了全市《贯彻落实措施及任务分解方案》,对应“五化协同”和“大抓基层”研究确定7个方面49项具体措施,确保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紧贴“五化协同、大抓基层”要求,工作思路全面转换到“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具体要求上来,确保工作机制充分贯彻“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理念。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布局推进基层党建,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以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改革,构建起权责明确、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局面基本形成。到2021年年底前,城市基层治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成效,基本形成以体制理顺、制度健全、力量下沉、组织关系顺畅为主要标志的党建引领治理运行机制,基层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到2022年年底前,完成城市治理制度改革,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以高质量城市基层党建引领高水平基层治理,初步形成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乌海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为抓好党的基础组织,我市已全面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形成大抓支部建设的浓厚氛围。
我市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筑牢新时代北疆基层战斗堡垒 建设“最强党支部”实施方案》,对全市各领域建设“最强党支部”确定了总体目标,加大“抓两头带中间”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超过95%,“最强党支部”比例达到30%以上。
目前,三区及市委各直属党(工)委分别召开“最强党支部”专题党委(党组)会,研究确定了本地区本系统“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基本思路、工作计划和推进方案,建立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初步完成了市委班子成员全领域党支部联系点的确定,完善区委和市委各直属党(工)委专题研究支部建设工作机制。围绕“最强党支部”要达到的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五强”标准,市委组织部逐个领域明确指标体系,制定建设“最强党支部”107项具体个性标准,编制《乌海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乌海市“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手册》,带动推进“红旗党支部”评选和“基层党建示范群体”创建活动,已经完成了备选对象的组建入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