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三期)

发布时间: 2020-09-24     来源:     作者: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区从2020年起分三年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国家统编《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教材。为进一步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开设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解答群众、家长和师生关心的问题。



Q: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低龄儿童来讲,受认知力、学习力、承受力等影响,如果一年级上学期学习蒙语音标,下学期学习汉语拼音,可能会造成两种语言混淆,能否将汉语拼音推迟到二年级开始学习?


A:

针对小学一年级蒙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教学可能存在混淆问题,自治区提出“错时”教学策略,其中“上学期学习蒙语音标,下学期学习汉语拼音”只是教学实施路径之一,各地各校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创新。自治区也将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开展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实证性应用研究,为高质量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探索最优路径。




Q:

如果汉语拼音必须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为避免与蒙语音标学习混淆,在明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抓好师资配备、教学准备的基础上,能否在民族小学探索开设学前班,提前学习蒙语音标?


A:

目前,开设学前班、提前实施“小学化”教育是国家明令禁止行为,是规范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重点治理内容。原则上还是鼓励各地各校学习借鉴朝鲜语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的基本经验,结合蒙古语授课实际采取“错时”教学的策略,积极探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得规律的教学实施路径。对国家通用语言环境特别薄弱的地区是否可以开设学前班,我们也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意见,必要时,将商请国家教育部给予支持。




Q:

初中一年级统编《语文》教材每单元有四篇课文,教育部门表示民族学校可以进行选择性教学。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能否对每一单元中的必读、选读、课外阅读篇目逐一予以明确?


A:

自治区教研室在研究使用教材过程中,按照授课时数对教材内容和使用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内容压减。一方面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保持单元知识体系完整衔接的基础上,对课程容量进行了压减,重点对精读篇目进行了调减,明确了精读、跟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篇目,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对教学评价也提出了基本要求,各地在确保落实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结合教师和学生实际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Q:

为确保民族学校推进统编教材使用,在过渡期建立辅导员制度,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这个举措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家为学生减负的政策不够一致,有无具体解决的措施?


A:

为顺利推进民族学校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在过渡期建立辅导员制度,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等方式的课后服务,与国家为学生减负的政策并不矛盾。在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是拓展学习空间、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规范课后服务,自治区教育厅等5部门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规范了课后服务的对象和时间:原则上小学不晚于17时30分,初中不晚于18时。同时对服务内容和形式也作了规范。小学一、二年级以团队活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手工操作类为主;三至六年级以课外阅读、作业辅导、兴趣小组、团队活动、综合实践为主;初中年级以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课外阅读、社团活动、综合实践为主。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辅导员开展课后服务,是根据学生需求和家长的愿望组织进行的,是对常规教学的补充和正常学业的辅导,不属于增加学生额外课业负担行为。





Q:

民族学校学生汉语基础非常薄弱,初一学生的汉语应用仅为汉授学生三四年级的水平。如果今年从初一开始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小学与初中的语文课程出现了断层,会导致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快,如何解决小初课程衔接的问题?如果学生因此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该如何疏导和解决?


A:

经过教材分析,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原使用的自编《汉语》教材相对简单,主要是阅读篇目较少、学生词汇量积累不足、写作教学薄弱等问题,但各地因语言基础环境、教师施教理念和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基础也不尽相同。目前,自治区教研室制定的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指导意见规定,根据初中一年级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上册主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教学内容这一实际,适当调整了重难点和课型,降低了难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衔接解决好所谓“断层”问题。同时,自治区将组织教科研部门的专门力量研究学生识字量和作文教学衔接问题,编制《蒙汉对照生字词手册》,为师生提供解读工具, 缓解部分学生的识字压力。同时,各地中小学也要积极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迎头赶上,补齐短板。





Q:

对于蒙授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没有学习过文言文和古诗词,初一直接与汉授学生使用相同的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难度很大,如何解决?


A:

不仅是蒙语授课学生,对于汉语授课学生来说,文言文和古诗词一直是教学难点,也是重点考察内容。虽然目前统编教材中古诗词数量不多,且属于咏读内容,但针对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自治区将组织课题立项,开展专项研究,通过教学实验,进行重点攻关,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找到学生快速学会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最优路径。鼓励各地中小学积极开展实证研究,总结可行性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Q:

对于民族学校的教师来讲,如果经过学习培训后,仍然无法胜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如何保障他们做到人岗相适,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A:

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教师因教学语言转换暂时不能上岗从事教学工作,甚至出现经培训后仍然无法胜任教学,对这部分教师尊重本人选择意愿,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可以转为教学辅导员,也可以在县域范围选择分流到本校、兄弟学校从事自己适合的工作。总之,一方面教师从教的标准要求不能降低,另一方面,要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落实“三不变”政策待遇。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问必答”(第...

下一篇:对于这支队伍,习近平强调要继续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