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有一座东汉壁画墓,墓葬中的壁画题材广泛多样、内容丰富翔实。娴熟高超的绘画技术,还原了两千年前和林格尔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我现在在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这里1:1.5复制还原了东汉的壁画墓,粮仓、府舍、车马,透过壁画,我们看到了东汉时期的风土人情。
这座东汉时期的大型墓葬发现于和林格尔县小板申村,墓室墙壁上有一百多平方米绚丽多彩的壁画,描绘了墓主人一生的主要经历,有车驾出行、护乌桓校尉幕府、牧马牧牛、农耕桑麻等画面。
“二牛抬杠”的牛耕场面说明,在汉代先进的耕作方法已经推广到了内蒙古地区,《桑麻图》中女子采桑、沤麻的场景,是《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的“还庐树桑”情景的再现,《出行图》中腾飞的骏马和马踏飞燕神态相似,还原了2000年前和林格尔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马踏飞燕那是汉代的(典型)文化符号,马踏飞燕的形象完完整整可以从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当中把它体现出来,(它的)神态是一模一样的,它反映了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文化上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