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市推进“五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发布时间: 2020-07-10     来源: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所在、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基血脉和最大底气所在,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从一开始就鲜明指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我们党成立99年来,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落脚点上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当前,我市正处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敢于担当奉献、勇于奋发有为,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突出政治引领,不断厚植党员干部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处。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分期分批对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轮训,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始终做到信念坚定、初心如磐。要围绕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主题党日、交流研讨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让“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思想内化于心、入心入脑,外化于行、主动践行,让“为人民谋幸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


  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基层治理,目的是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聚焦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按照“明责、赋权、扩能”的要求,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赋予街道党工委更多权力,着力推动城市各领域党组织开放融合,引导社会各类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特别是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企业、驻地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各类协会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要着力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以社区网格化治理为重点,科学划分社区网格,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划分社区网格。培育多元治理主体,发挥好网格员的主体作用、社工队伍的专业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快速反应、精准落实、服务群众的能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水平。要有效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发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对群众的需求要做到及时响应、紧盯落实。建立完善网格智慧化平台,实现居民信息采集、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等智能化、一体化。建立与政法、公安、民政、环保、交通、卫健、应急管理、市场监督、城市管理等部门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和协同解决事项的协调督办机制,让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问题变得更及时、更有效、更便捷。


  树立鲜明导向,切实营造为民造福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这既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为组织部门做好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发挥选人用人的“风向标”作用。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标准,大力选拔不忘初心、为民谋利,树牢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坚决不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人民群众、漠视群众利益的干部,推动形成担当实干、一心为民的良好风气,使为民造福成为各级干部的永恒追求。要发挥干事创业的“磨刀石”作用。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评判,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理论水平,提高能力素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发挥监督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内容,重点看想问题、干工作、做决策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看在三大攻坚战、双城联创、“五区”建设等重大工作中是否做到一切为民,看在基层一线、急难险重、疫情防控等重点岗位能否坚持人民至上,看谋工作、出思路、想办法是否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否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把干部的为民情怀、为民作风、为民实绩评准考实。


  服务中心大局,精准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特别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民族团结、促脱贫稳就业等中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总引领、总遵循。要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上持续用力。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一村(社区)班子一名大学生”计划,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防范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用好各方面扶贫政策,围绕“一村一策一项目”,持续推动集体经济较快增长;进一步压实驻村工作队的责任,引导工作队认真履职、注重整改、有效提升,坚决防止“走读”、“两头挂”、不尽责的问题发生,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要在着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我市“五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上持续用力。立足“五区”建设需要,加快构建以北京为中心,以上海、广州、西安、兰州等地为多点;以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心,以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高校为多点;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为中心,以成员单位和用人单位为多点的“心”“点”相联相通、互动互融的“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深入实施“十百千”计划,不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