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年度核心任务去抓,着力构建以“三级联动”为指引、“强化保障”为支撑、“搭建平台”为抓手的新格局,全面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新发展。
三级联动、同向发力,为城市党建谋发展。区委层面,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划分为12个大类32个小项,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力等9个方面进行了任务细化,坚决把各项部署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同时,建立了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区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亲自调度推进、亲自研究问题,切实把责任抓在手上、落到实处。街道(镇)层面,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党建引领,聚焦“融合发展”,采取“双向承诺、协议共建”的方式,制定资源、需求、项目3个清单,以“五互五共”的形式,广泛开展环境整治、扶贫助困、帮扶就业、志愿服务、文艺汇演等多样共建活动。社区层面,强化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具体责任,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制度为抓手,以党员志愿服务为着力点,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同时,定期组织召开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参与的联席会议,针对社区党建工作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
强化保障、筑牢基础,为城市党建注动力。一是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通过新建、联合改扩建、提标改造、直接挂牌和分设站点5种方式,整合区域内6000多平方米活动阵地,打造集便民服务、党组织活动、学习教育为一体的“1+5+17+N”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专业性的社会服务,不断延伸党建触角,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目前,已整合上级拨付的“以奖代补”资金115万元,着力打造新桥社区、新苑社区2个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主要用于打造党群之家、便民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设施。二是坚持把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工作运转经费年均达到12万元,党组织活动经费人均不低于500元;社区“两委”成员年均报酬由3万元提高到了5.3万元,实现制度化长效化。三是针对社区人员少的实际,采取公开招聘、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民生协理员,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服务力量。鼓励和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区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考试,目前138 名社区工作者中,考取社工证的16人,占11.6%。
搭建平台、创新模式,为城市党建铺路子。一是构建党建网格中心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双体系建设”为主要思路,通过抓实网格设置、人员配备、待遇保障、责任落实、实体运行“五个到位”,强化党建网格的同时带动基层治理网格全面过硬。目前,已形成“村(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村社(楼栋)党小组”三级党组织引领网格化治理组织体系。二是打造党建引领一条线。为更好的贯彻党建工作“一盘棋”的理念,将“开放式主题党日”作为全区党建工作的一根针,以“穿针引线”的方式将农区、社区、国企、机关事业、非公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力量“拧成一股绳”“联成一片网”,共同参与到城市治理建设当中,通过党员参观学习、集中研讨、出谋划策,将社区党组织建设从原有的“单打独斗”变为“合力共进”,从而达到全区各领域党支部全面过硬、全面达标。三是激活红色物业新引擎。通过整合服务资源、集聚服务力量,激发红色力量,探索出一条以基层党建引领,赋能红色物业的小区治理创新之路,施行“一格多员”服务管理模式,即一个网格长,多个职能人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业委会成员、志愿者、网格员、物管人员主动担当政策宣讲员、民情民意收集反馈员,让小区居民有事找物业、办事一岗通,形成一叫就到、一岗受理、一点就通、一呼百应、一举多得的红色效应。同时,发挥“三级组织、四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的优势,激活社会治理、落实群防群治,将楼栋长、单元中心户聘请为民情监督员和协管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承担起监督物业服务的责任,当好居民群众的“红色管家”,真正实现“小网格”发挥“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