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重点来了,有图有内容,请大家认真学习。”“家用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全在这儿了,打开视频学习一下吧。”“发布疫情防控重要通告,居民近期非必要不出市。”……打开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官方微信公众号“魅力巴音陶亥”,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一览无余,便民利民新举措一目了然,安全常识讲解通俗易懂。如今,这一平台已经成为巴音陶亥镇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促发展的重要载体。
海南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宣讲暨好家风好家训巡讲。
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农家。去年以来,巴音陶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采取“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新媒体”三位一体宣讲模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内容,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面对面宣讲,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点对点推送,让农区群众乐于听、能听懂,在吃饭干活的间隙就能将新思想记得住、用得上。
多年来,海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三观”教育,还是公民道德、文明素养的教育,海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会通过正确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将满满的正能量送至群众的心灵深处,以春风化雨的行动、润物无声的氛围,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得到教育。
学雷锋志愿服务进社区。
在夯实基层理论宣讲的同时,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不断擦亮最美“志愿红”,让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区蓬勃开展。
在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个月的8号都是个热闹的日子。针对村里老年人理发难的诉求,村里“阳光田宇70后公益社”的志愿者们都会带着理发工具来到这,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人们提供理发服务。对于腿脚不便不能到活动现场剪发的老人,志愿者还会上门报务。在老人们排队等候的同时,志愿服务队的宣讲员会通过活动室里的投影仪为大家宣传党的理论政策,让群众一边享受理发服务、一边听理论政策宣讲。
为老年人免费理发。
近年来,海南区紧贴群众需求,以问需于民为导向,组建了146支志愿服务队,并因地制宜打造了“红石榴”“老书记工作室”“先锋岭党员践行”“保护母亲河”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同时,该区制定“月月有活动、场场有新意”活动计划,紧密结合“我们的节日”“学雷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筹办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效果突出、暖人心田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月月见、月月新、长流水、不断线。
文明团结超市积分兑换物资。
为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海南区制定了《海南区志愿服务一星级、二星级志愿者褒奖奖励措施》、《海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团结超市积分兑换扶持方案》,充分运用文明实践专项经费提供物资保障,不断完善兑换办法(细则)。截至目前,全区文明团结超市共计兑换积分超过3万分,兑换物品超过4000件。
文明创建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海南区还在文明城市(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和文明社区(小区)创建上持续用力,下足绣花功夫,通过文明创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全国文明村镇——赛汗乌素村。
“以前一说起农村,大家都觉得脏乱差。现在我们村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说起村里的美丽变迁,村民张文秀总是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路面都硬化了,村里村外被绿树环绕,还有了固定的垃圾倾倒点,专职的保洁人员时刻维持着村庄的整洁。“不仅村美了,村民的素质也在提高。” 张文秀的切身感受是海南区大力创建文明村镇的真实写照。
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海南区把突出区域特色开发作为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购农家物、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教育引导农区居民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使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遍乡村各个角落。如今,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的赛汗乌素村已成为城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必选打卡地。
碧水环绕着黄墙红瓦,麦田怀抱着整洁道路,“红马甲”帮扶着老弱病困,村民讲述着乡村新貌……文明村镇创建成为了海南区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途径、引领文明乡风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