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沙葱清脆爽口,沙葱羊肉馅儿烧卖香而不腻,沙葱拌土豆泥更是餐桌上的美味……原产西北戈壁滩上的沙葱作为“小众”食材,凭借新鲜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颇受食客青睐,在西北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沙葱在餐桌上频频“露面”,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也很显著。但野生沙葱常见于砂壤戈壁之中,且产季受限,产量很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把沙葱移进大棚进行反季节、规模化种植,一旦成了“气候”,不但不愁卖,价格还高。这不,今年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东兴村便看中了沙葱的市场好前景,由阿拉善盟祥瑞沙葱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实施,将村里首批闲置的50个蔬菜大棚改造成了有机沙葱种植区,着力打造沙葱产业园。
12月正值隆冬,经历了几轮降温天气后,原本圆润、挺直的沙葱苗全部“趴”在了地上,“奄奄一息”,和记者想象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生长景象大相径庭。
一旁的祥瑞沙葱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万瑞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解释道:“大家可别被沙葱‘萎靡不振’的外表欺骗了。现在沙葱正处于‘冬眠期’,露出地表的部分看似了无生机,实际上,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沙葱已经培养了发达的根系,来年开春气温回升以后,它就会继续生长。沙葱种植周期较长,需要14至16个月,前期重在养根。”
李万瑞是土生土长的阿拉善人,积累了9年的沙葱种植和产销经验。选择在巴音陶亥镇打造沙葱产业园,李万瑞看中的是该镇独特的资源,气候条件适宜,交通四通八达,更富集了适合沙葱生长的沙土。
今年8月,祥瑞沙葱开发有限公司首先着手改造蔬菜大棚的基础设施,运来沙土覆盖大棚原有土地,进行首批沙葱的试种植。
“沙葱是原生态有机蔬菜,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田间管理较粗放,省水省时省工。所以种植沙葱的劳动强度不大,上了年纪的人也能照顾过来。只有在前期种植和成熟收割时需要较多人力打理,很适合在西北地区的农区推广,进行规模化种植。”李万瑞说。
沙葱不仅在种植过程中省水省时省力,还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今年夏天,某种植基地的沙葱借助线上电商平台远销重庆、长沙、西安、武汉、深圳等城市,每公斤卖出了几十元的价格。即便在周边地区近距离销售,也能卖到十几元一公斤。
“首个沙葱种植期后,一棚沙葱一年能收割七八茬,产量约750公斤,如果按每公斤10元计算,产值就可以过万元。”李万瑞说。
沙葱非常鲜嫩,不易储存。要想让沙葱从区域的小众食材走向大众餐桌,就要进行保鲜技术升级和规模化生产,完善冷链运输系统,最终实现地域“突围”,畅销增收。巴音陶亥镇沙葱产业园项目正在着力完善冷链销售系统,为将来沙葱上市销售奠定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音陶亥镇沙葱产业园项目占地15.3公顷,总投资1000余万元。该项目通过基地标准化生产、公司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网络化销售、冷链配送模式运作,以沙葱有机规模化种植为主,有机蔬菜沙芥和苦菜种植为辅,采用循环种植模式,全面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目前正在开展的一期建设主要为基地前期建设,重点完成有机沙葱种植区和沙葱生态核心示范区建设,以及50个蔬菜大棚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沙葱种植工程。同时,结合项目需要,开发智能化农场管理运营系统,争取到2023年沙葱、沙芥销售额实现260万元。